溧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溧阳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发展高质量农业 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发布时间:2019-01-14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时报

2018年工作成效

2018年以来,全市农林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重大项目推进年”和“全域旅游推进年”工作主题,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支撑体系,在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1、注重彰显特色和绿色,构建高质量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融合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加快推动具有溧阳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做稳粮油产业。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主攻方向,扎实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上图入库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全市稻麦油单产分别为619公斤、312公斤、170公斤,同比分别增0.6%、0.35%、1.98%,我市被评为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

做强新兴产业。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举办首届创意休闲农业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征集设计作品117件,评出金奖4名、银奖8名、铜奖18名。组织申报全国休闲观光农业星级企业2家,李家园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承办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向200余名与会代表展现了“田园生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溧阳样本”。

做优生态农业。践行“两山”理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农业。制定《天目湖水源地农药化肥减施实施方案》和《溧阳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建成全省首个县(市)级智慧畜牧系统,全市保留规模畜禽场治理率达89.7%,我市满园春家庭农场等8个单位被认定为常州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单位。完成成片造林面积3000亩,建设村庄绿化示范村11个,天目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验收。

做好顶层设计。编制《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优化项目申报指南,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享受补贴达40%。培育扶持常州市级重大项目8个,在明确2018年度我市重点培育和扶持的8个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基础上,探索制订《溧阳市农业精准扶持实施意见》,更大力度推动精准扶持政策向农业企业拓展,将优质资源和优惠政策向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农业企业倾斜。

2、注重提升品质和品牌,构建高质量农业生产体系

 

坚持高质高端高效方向,加快推动全市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

加强农业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紧紧围绕“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这一高质量发展指标,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新申报绿色食品16只,全市建成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企业29家,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为43.8%。

强化执法监管,把安全管出来。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制定下发《关于针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常州第三次督查扣分项整改的通知》和《溧阳市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实施方案》,顺利完成验收。

注重品牌培育,让品牌响起来。戴埠镇牛场村(南天竺)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上兴镇龙峰村等5个村被评为常州市“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天目湖白茶、溧阳青虾、溧湖牌大米被认定为常州市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溧阳白芹被认定为常州市农产品特色品牌,玉枝牌白茶等22个品牌被列入常州市农产品品牌目录,上兴镇被评为江苏省味稻小镇;“松岭头白茶”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南山韵龙”、“周大敬”、“鑫”牌黑金白茶(饼)获“中国长寿之乡名优产品”称号。

3、注重培育主体和载体,构建高质量农业经营体系

 

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和载体建设水平,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扎实推进农业示范园创建。曹山、别桥、溧阳青虾等3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曹山园区通过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认定,并成功入选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精心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溧阳市久和饲料有限公司、溧阳市欣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松岭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常州市级龙头企业。海斌米业等4家企业成功列入常州市20强农产品加工型示范龙头企业创建单位。

做大做强农业电子商务。全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8.99亿元。竹箦镇南旺村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长青粮油作物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常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虞晓付获得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称号。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175个,并通过上级验收。

4、注重提升设施和服务,构建高质量农业支撑体系

 

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人才培育,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省级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活动,并积极争创国家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探索板栗机械化采摘与深加工。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推进实施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工程,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9%。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钢架大棚,推广花卉、茶叶、果蔬生产喷滴灌设施,大力开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0.43万亩,设施渔业面积0.17万亩。实行土地连片开发和生态综合治理,修筑沟、路、渠等配套设施,改善农田耕作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1.3万亩。

强化农业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结合各地产业优势,设置种植业、畜牧业、青虾养殖和茶果等班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30人,到2018年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2.52%。“乡土专家”培育方面,确定了“乡土专家”50名和后备人才人19名,并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知名农业高校联系,分茶叶、苗木果树花卉、水产畜禽、粮食生产以及蔬菜农产品深加工经纪人等专业开展了对口进修、师徒一对一现场结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