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溧阳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 | 由“吃饭财政”走向“发展财政”
发布时间:2019-10-16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溧阳

解放初期,溧阳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财政收入极其微薄,1949年仅348万元。

2018年,溧阳财政收入达到328.62亿元。7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溧阳经济不断壮大,财力不断增加,逐渐走出捉襟见肘的“吃饭财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市镇共享成了财政的主要支出方向。

助力制造业“突围”

2015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向先进制造出发”三年行动计划,一场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在我市一幕幕上演。

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装备水平的提升是关键。三年行动计划对于企业装备投入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伟新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

对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方向的制造业项目,当年设备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奖励;新建项目设备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按4%奖励,每增1000万元设备投入,奖励标准提高0.5%,最高可达10%。在政策扶持的激励下,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实际设备投入达73.2亿元,年均增长达17.53%。市财政资金较好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位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内的江苏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开始加大投入,近3年来,获得财政补贴和奖励近9700万元,其中涉及先进制造方面的奖补就有5800余万元。公司的经营和效益有了质的飞跃:9年来,年销售额增长13倍,出口增长15.7倍,利润总额增长29.6倍,缴税增长16.9倍。

如今,我市工业经济正全面突破,规上工业产值、销售等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大经济”占比提升到49%,产业结构在提质增效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吃饭财政”时代,财政资金大规模用于民生事业的提升,往往力不从心,左支右绌。随着财力的增加,近年来,我市财政逐步向改善民生发力。

2004年,我市开始实施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当年筹资标准为人均30元,其中市财政10元,镇财政5元,常州5元,农民个人10元。其后,筹资标准每年都作相应调整,财政补助的比例不断提高。

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无数农民象刘保良一样享受着新农合的普惠。在农民受惠的背后,则是财政资金的坚强支撑。据了解,新农合今年筹资标准为每人1200元,参保人数52.9万人,个人缴纳360元,财政补助840元,财政补助总计达4.44亿元。从2011年的财政补助达1亿元,到今年超4亿元,连跨四个台阶仅用了8年时间。

 

12009年,我市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17万16-60周岁的、没有其他社会保险的城乡居民上了保险,养老保险政策实现了全覆盖。

22008年1月起向60岁以上没有社会保障的城乡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今年1月起,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从最早的每月30元提高到了190元。

另外,我市还对知青半家户、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增发养老金或下发补贴,且今年标准相应都作了较大幅度提高。

我市财政已然成为

百姓基本生活保障的定海神针。

市政共享发展成果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市目前正进行第五轮市镇财政体制完善,始终没变的是实施“分灶吃饭”。鉴此,我市财政通过向镇区倾斜,增强市镇两级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深度释放镇区发展活力,借力“四大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以培育更多镇区优质税源。

划清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镇区更加注重增收节支,做到以收定支,量财办事,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竹箦镇财政所所长余新农在基层待了30多年,见证了当地传统产业的蝶变、绿色铸造的崛起:

 

全镇现有规模以上铸造企业11家,年铸件产量近30万吨;

拥有18条世界最先进的日本新东、丹麦迪砂等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覆盖汽车零部件、风电、核电、机器人、船舶、轨道交通、环保机械等2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

龙头企业科华控股成功主板上市;

苏州上市企业纽威入驻竹箦;

今年3月成功签约总投资5.5亿元的智绿科技项目。

绿色铸造产业园一期核心区完成建设;

绿色铸造产业技术联盟正式成立。

市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不但保障了市镇财力稳定增长,还通过建立市镇共享、激励增收的财力分配机制,促进镇区政府职能转变。这调动了镇区政府和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想方设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镇区经济也不断蓬勃发展。

——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施尧如是说